本文已授权头条平台自动维权


  看懂养老金核定表的结果很简单,只需要一双眼睛。但要搞清楚因果之间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容易。


  日前看到的一张《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临时退休待遇计算单》(以下简称计算单),就勾起了我探究的欲望。


  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计算单中的一个大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在2014年10月才开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这个计算单的主人公?却早在1995年1月就建立了个人账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只有一个答案~计算单的主人公有过企业经历。根据计算单中呈现的各种信息,老楚可以断言,计算单的主人公1986年5月至1999年11月在企业工作,1999年12月至2024年12月在事业单位工作。


  此外,这张计算单还有几处信息打了码。给解读带来了一定难度。


  计算单的主人公是何方人氏?是男是女?其临时退休待遇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面分解!


一、基本情况

  1.当事人概况


  首先,根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临时待遇计算单》这个叫法可知主人公为河南人氏。


  其次,根据计算单中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中的计发月数170得知,主人公是一名55岁退休女性。


  再次,计算单虽然隐去了主人公的出生时间和身份证号码,但可以根据所显示的退休时间2024年12月,再减去55岁,从而得出出生时间为1969年12月的结论。


  综上,主人公的面貌已然呼之欲出~坐标河南,女,1969年12月出生,1986年5月参加企业工作,1995年1月建立个人账户并开始缴费,1999年12月调入事业单位工作,2024年12月年满55周岁退休,职称为专技八级,薪级不详。


  2.缴费年限


  (1)视同缴费年限月数


  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费年限月数(1986年5月至1994年12月)


  (1994?1986)×12+12?5+1


  =104


  第二部分:调入事业单位后的视同缴费年限月数(1999年12月至2014年9月)


  (2014?1999)×12+9-12+1


  =178


  视同缴费年限月数


  =104+178


  =282


  (2)实际缴费年限月数


  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企业工作期间的实际缴费年限月数(1995年1月至1999年11月)


  (1999-1995)×12+11-1+1


  =48+11


  =59


  第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期间的实际缴费年限月数(2014年10月至2024年12月)


  (2024-2014)×12+12?10+1


  =123


  实际缴费年限月数


  =59+123


  =182


  (3)缴费年限月数


  =视同缴费年限月数+实际缴费年限月数


  =282+182


  =464


  3.缴费指数


  (1)视同缴费指数


  1.0807(根据退休时的专技八级及x薪级等确定)


  (2)实际缴费指数(预算)


  0.863


  (3)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0.9953


  计算公式: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月数+实际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月数)÷缴费年限月数


  =(1.0807×282+0.863×182)÷464


  =0.9953


  4.全省养老金计发基数(预算)


  6606元/月


  5.退休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积储存额(预算)


  62965.63元


  6.退休年龄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170


二、养老保险待遇(预算)

  1.基础养老金


  =全省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6606×(1+0.9953)÷2×(464÷12)×1%


  =2548.32(元/月)


  2.过渡性养老金


  =全省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6606×1.0807×(282÷12)×1.3%


  =2181(元/月)


  3.个人账户养老金


  =退休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积储存额÷退休年龄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62965.23÷170


  =370.39(元/月)


  4.临时退休待遇


  =(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80%


  =(2548.32+2181.0+370.39)×80%


  =4079.77(元/月)


三、结语

  1.计算单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在1995年1月建立个人账户,原因在于她当时属于企业职工,直到1999年12月才调入事业单位。针对企业调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核算需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企业工作期间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期间的视同缴费年限及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第二,视同缴费指数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办法核定。


  2.包括河南当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内的许多人感到不解~既然针对中人的十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了,为啥还要发临时待遇,一步到位不就完了吗?


  正式养老金核定需要许多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单位和个人不欠费(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当年全省养老金计发基数、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职业年金收益率及视同缴费指数标准等均已公布等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只要上述参数没有全部到位就无法准确核定养老金。由此导致绝大多数地区在退休人员刚刚退休的一段时间内仍在发放临时待遇,河南也不例外。


  细细思之,河南这套临时待遇计算方法的内在逻辑很清晰,即利用已知的参数如上年全省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指数标准等旧数据预先核算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然后再将三者之和打八折。


  那何时发放正式退休待遇呢?


  答案很简单。一旦养老金核算所需的全部参数正式公布,河南就将对领取临时退休待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养老金重新核算,届时也会一并发放职业年金。据我分析研判,绝大多数河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正式退休待遇(含职业年金)将比之前领取的临时待遇约高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