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花一分钱,家里大变样,适老化改造真是‘改’进了咱们老年人心坎里!”近日,看着家里新装的安全扶手、智能马桶和全新的轮椅,家住铁西区重工街道的卢静娥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千余户适老化改造、城区养老助餐全覆盖、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医养结合”不断普及……沈阳市铁西区正以建设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牵引,绘出一幅“银发族”幸福生活图景。


  养老不离家 “改”出轻松安全


  重残家庭的卢静娥老人是“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行动的第一批受益者。老伴脑梗导致严重残疾后,下床、如厕、出行都成了大难题,居家养老的重担压得卢静娥老人喘不过气。“有了家庭适老化改造政策后,社区协助我家积极申请,不但免费,而且能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你看,现在有了这些安全措施和轮椅,我照顾老伴生活就方便多了!真的万分感谢!”卢静娥说。


  防滑垫、四脚手杖、坐便椅、轮椅、护理床……这些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设施,却实实在在解决了经济困难、失能、高龄、重残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实难题。目前,按照“一户一策”,铁西区已完成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00户,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居家安全环境。


  不仅如此,高龄老人还能享受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福利”。81岁的姚德荣老人患有较重的高血压、心脏病,老伴李淑梅也80岁了,两人的子女都已年近六十,照顾老两口有些力不从心。2022年以来,铁西区完成了880张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姚德荣和李淑梅老两口成为受益者。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登门入户,为两位老人安装了远程健康监护设备,实时查看老人的心率、呼吸、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还可提供紧急呼叫响应服务。姚德荣老人还享受到每月至少30小时免费的上门服务,理发、洗澡、制作老年餐、室内清洁等都可足不出户,“坐等”专业服务人员入户到家,实现了“养老不离家”的心愿。


  助餐全覆盖 “食”惠便捷暖心


  麻婆豆腐、菠菜丸子汤、芸豆炖排骨、各类新鲜炒时蔬……在铁西区启工街道的“幸福长者食堂”里,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和干净的环境、实惠的价格吸引到周边众多老年居民成为“铁粉”。每到饭点,食堂里便热闹起来。“三餐50余种菜品全都面向居民开放,考虑老年人的饮食需求和用餐习惯,专程制作了少油、少盐、软烂的适老型餐品。不同年龄段的老人还有相应的折扣优惠,60岁以上老年人还有一些免费汤饮。”启工街道社区食堂负责人介绍,出行不便的老年人还可电话预约订餐,社区志愿者送餐上门。


  2023年以来,铁西区深入实施沈阳市“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营、适老普惠”服务模式,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和“五个扶持包”(房产配套包、行政审批包、税收优惠包、运营补贴包、优质保供包)助力老年人助餐点规范化、持续化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并运营32个“幸福长者食堂”,共服务老年人3000余人次,基本实现城区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有效解决了部分独居、高龄、空巢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


  医养多元化 “医”靠就在身边


  “大爷,今天血压降下来了,要好好休息保持血压稳定。”走进铁西区建大养老院,医疗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备齐全,医护人员正在耐心地帮老人检查身体,护工细致地帮老人们修剪指甲。作为铁西区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试点单位,建大养老院不仅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还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破解传统养老院难以满足老人医疗需求的“痛点”。


  目前,铁西全区41家养老服务机构已签约医养合作协议,2家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铁西通过多元化供给、标准化评估、专业化护理,打造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康养体系。同时,铁西将社区养老和便民服务密切结合,打造“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和社区养老服务站,配备理疗室、书画室、棋牌室等,为社区老人提供保健康复训练、休闲文化娱乐等场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驿站,开展各类主题的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让老年人在铁西养老更安心、放心、舒心。


  近年来,沈阳市铁西区从老年人的根本需求出发,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服务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项项便民利民惠民的养老服务措施落到实处,是沈阳市铁西区交出的温暖“民生答卷”。下一步,沈阳市铁西区还将持续围绕“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绘好“新时代、新铁西”幸福场景,推动铁西养老服务事业提质增效,提升全区“银发族”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记者:李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