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养老金是实现并轨吗?了解一下事业单位养老金新办法
2024年10月,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会实现并轨吗?让我们通过了解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计算新办法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比一下。
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计算新办法。
实际上早在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就推出了新的养老待遇计算办法。只不过在过去10年间,要进行新办法和老办法待遇比较,能够享受到老办法退休待遇的保底。
2024年10月以后,保底的措施将取消,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将全部使用新办法了。应该说是企业和机关事业两种养老保险的并轨程度更近了一步。
事业单位的新办法退休待遇,实际上包括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大部分。职业年金是以个人账户为限额的有限补充养老,类似于企业年金。
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具体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①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或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都是这样的。
社平工资和养老金计发基数是基本一样的,2023年是7468元。不过菏泽市企业和省直企业退休计发基数分别是7069元和7682元。
缴费年限也是具体到月,都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较晚,视同缴费年限长一些。但同样实际缴费年限又短一些。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企业都是按照本人的缴费基数与上年度的平均工资的比值的平均值计算,都是依靠实际缴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缴费指数既包括了实际缴费指数,又包括了视同缴费指数,最终根据不同的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加权求平均值。
比如说事业单位的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是1.2,实际缴费年限10年,视同缴费指数是1.3,视同缴费年限是30年。平均消费指数则等于(1.2×10+1.3×30)÷40=1.275。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这一计算公式企业和机关事业是完全一样的,只要余额相同,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一样。
主要问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开始个人账户积累,而企业职工是从1994~1996年才陆续开始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个人账户余额是按照本人缴费基数的8%每月积累(企业早些年是11%),具体余额多少就要看实际积累了。
我们常用的计发月数是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由于个人账户余额确定,退休年龄确定,实际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全国任何一个省份的计算结果都一样。
计发月数未来可能会发生改变,大概率会变大吧,相信会有一定的过渡方式。
③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部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是不一样的。
事业单位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统一,都等于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本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本人的视同缴费指数×1.3%的过渡性系数。
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以前,因为缺少个人账户积累和职业年金积累的一种补偿性养老金待遇。
企业退休人员的计算公式各省份自行确定,山东省是这样的:
总体来说,通过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确实在逐步推动并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已经实现了统一。2024年10月以后过渡性养老金还是不同,但会继续存在、逐步过渡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