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薄薄档案,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正成为人们追寻往事、留存记忆、解决难题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得力帮手。


  父亲八十大寿,宁波市民洪女士和家人想给父亲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她提前数日电话咨询市档案馆,询问是否有她父亲60年前在宁波师范学院的学籍档案,工作人员顺利在馆内的“数字库”中找到并告之。


  生日当天,儿女们从上海、杭州等地赶来,带着父母一起来到查阅大厅,登记、检索、打印,不到2分钟,这份60年前的学籍档案就送到了老先生手上。


  老先生戴着老花镜反复确认后,含泪激动地说:“这确实是我的档案,没想到保存得这么好!”


  “中华老字号”天胜照相馆,将迎来百岁生日。


  为更好地宣传“老字号”,推进老字号企业传承与发展,周女士来到市档案馆,希望能查证有关史料。


  工作人员根据照相馆开业时间推算,调阅了馆藏1925年8月的《时事公报》,微微泛黄的报纸穿越百年岁月,将这家照相馆即将开业的盛大消息展现在查阅者面前,标题为:天胜照相公司定夏正七月初二日开幕。


  来自市档案馆的最新统计,2024年全年接待查档利用5083人次,同比增长18%,其中“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查档1538人次;


  调阅档案资料17972卷(件)次,电子档案调阅11805件,电子档案利用率是2023年的2.7倍;电子出证量有效增加,2024年达到257人次。


  从去年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利用情况分析结果来看,档案利用目的除用于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工作查考外,占最大比重的是民生利用,比如个人退休时视同缴费年限的工龄核实认定、人事档案材料补充时个人学籍证明等。


  2024年度民生档案查询利用接待人次,占全年人次的81.94%。


  据介绍,市档案馆已实现学籍档案等信息资源的“全数据”管理,目录、文本都已完成“数字化”,为“便民服务”“异地查档”插上了翅膀。


  便民查档“朋友圈”也再度扩容,除长三角地区以外,又和北京、天津、重庆、西安、沈阳等19个城市签订异地查档协议。


  “来自这些城市的在甬工作、生活的市民,可就近在市档案馆申请利用保存在对方馆内的婚姻、学籍等民生档案,而不必回到原登记地申请,使查档更省钱、省时、省力。”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