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公司不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员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维护自身权益:


1. 确认事实并收集证据

  • 核对社保记录:登录当地社保局官网或使用APP(如“支付宝-市民中心”),查询养老保险缴纳记录,确认公司是否未缴、少缴或断缴。保存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考勤记录、工作证等,证明与公司的劳动关系。
  • 书面沟通记录:通过邮件、微信等书面形式与公司沟通社保问题,保留回复记录。

    2. 与公司协商

  • 主动沟通: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补缴要求,明确法律依据(如《社会保险法》第58、86条)。
  • 书面通知:若口头沟通无效,可书面提交《要求补缴社会保险的函》,要求公司在限期内处理。

    3. 向行政部门投诉

  • 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 携带证据(合同、工资证明等)到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 监察部门将调查并责令公司整改,逾期不整改可能面临罚款。
  • 社保局举报:
  • 向当地社保局稽核部门提交投诉,要求强制补缴。公司需补缴欠款并可能承担滞纳金(每日万分之五)。

    4. 申请劳动仲裁

  • 仲裁申请:
  • 若投诉无果,可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请求事项:裁定公司补缴养老保险,或支付因未缴导致的损失(如无法享受养老待遇)。
  • 材料准备: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公司工商信息等。

    5. 法律诉讼

  • 起诉: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 强制执行:胜诉后公司仍不执行,可申请法院强制划扣公司账户。

    6. 特殊情况处理

  • 已离职员工:发现历史欠缴,仍可投诉补缴(部分地区可能限制追诉期,建议尽早处理)。
  • 公司注销:若公司已注销,可向股东或清算责任人追责,要求其承担补缴义务。

    法律依据

  • 《社会保险法》:
  • 第58条:用人单位须在用工30日内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
  • 第86条:逾期不缴将按日加收滞纳金,并处以欠缴数额1-3倍罚款。
  • 《劳动合同法》第38、46条:公司未缴社保,员工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索要经济补偿。

    注意事项

  • 时效性:尽早维权,部分地区对补缴追诉期有限制(如2年)。
  • 匿名举报:可向劳动监察或社保部门申请保密,避免公司报复。
  • 法律援助:拨打12333(全国人社服务热线)或12348(法律援助热线)咨询。

      提示:养老保险关乎未来养老待遇,建议积极维权。若公司态度强硬,可联合其他受影响员工共同行动,增强维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