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上共富 - 最新政策出炉!余杭发布“舒心养老”20条!
近日,余杭正式发布《余杭区关于进一步推进“舒心养老”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为老服务有温度、可感知、更精准。
《意见》包含
“舒心养老”20条细则
包括“2、3、4、5、6”政策体系
一起来看!
扶持康养租赁产品、康养龙头企业、康养旅游行业3大经济;
建立能力评估、分级管理、养老管家、人才培育4大机制;
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专业民办机构、养老配套用房、家庭养老床位、智慧设备5大建设;
落实开设养老服务热线、打造适老化公共文化空间、构建适老化人文环境、开设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开展老年专场文娱活动、提高资金补助待遇标准6大举措。
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机制。在辖区内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实现余杭区内老年人能力评估全覆盖。
精细分类,实现精准服务。明确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辖区老人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相应服务。
推进区级公办老年人服务机构建设。建成一家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建立区级老年活动中心,以一主两副模式推进分体建设,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因需制宜的分体式全域服务中心。
加快养老配建要素建设。因地制宜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实现养老配套用房应配尽配。
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庭,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支持专业化养老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康养结合、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为不同需求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类型选择。
提升“舒心养老”智慧平台建设。完善智慧助餐服务网络,优化养老服务设施,迭代升级智慧养老服务系统。设立区级养老服务平台,开设养老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和政策咨询。
推进适老智慧化建设。开展智慧养老小区建设,通过“一键呼叫”、红外感应等智慧感知设备将“老年人、家庭、小区公共空间”互通共融。加大新型养老设施投入力度,打造3家智慧养老院,实现12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智能终端配备全覆盖。
实行养老管家服务。在全区所有村社,实行“余小养”养老管家服务机制,以“专业人员+志愿者” 模式,实现老年人生活照料、困难帮扶等应急服务、便民服务、关爱服务全方位、常态化。
加大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服务职业化培训,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实现养老服务职业化。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区级养老护理实训实习。力争全区有两家以上养老护理员培训学校,对从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培训补贴、高技能人才奖励。实现每万名老人拥有30名持证养老护理员。
提升公共文体设施适老化服务效能。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保留人工窗口、电话专线等服务途径,实现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环境适老化改造。
加快社会环境适老化宜居建设。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国家级1个、市级30个、敬老文明号20个,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提升行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专业化运营。
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综合性管理,促进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4家,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实施“老有所为”计划。建立老年特长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根据自身专业和偏好发挥余热,开展“银龄互助”、邻里互助、参与老年教育活动。
推进老年文娱活动。开展每年百场“相约”系列、“美丽洲”系列、全民健身大讲堂等文体惠民活动,定期举办老年人健康操、广场舞等专场比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提供便捷生活服务。推行敲门计划。以村社为单位,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提供必要的援助服务,帮助解决基本生活安全问题。开展暖心助浴活动,为特殊老年群体进行助浴助洁服务。
提升老年人个人幸福感。适当扩大养老服务电子津贴享受对象覆盖面,提高享受服务标准。适当提高余杭户籍享受余杭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老年人慰问费。
推广优质产品应用。充分发挥区内康复、养老产业企业产品优势,依托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嵌入式康复辅助器具销售和租赁网点,提供康复辅助器具展示、预约使用、指导教学、售后维修、回收利用等一站式服务。
鼓励发展产业集群。优化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打造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产业集群,打响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推动我区养老产业发展。
建设康养旅游基地。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环境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成康养旅游基地1个,进一步拓展老年乡村旅游,助力西部富美行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