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实施养老金并轨,对于大家的影响分别有哪些?
2024年10月开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迎来了新的变化。过去的老办法退休待遇彻底成为历史,人们迎来了相同缴费、相同养老金待遇的时刻。对于大家的养老金影响有哪些呢?
完全并轨时代的来临。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是为了实现新办法和老办法的平稳过渡,国家还是设立了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这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进行新老办法待遇比较。2024年10月以后就全部使用新办法退休待遇了。
从2024年10月以后,使用新办法退休待遇计算公式的话,2014年10月开始的养老保险缴费产生的养老金待遇计算公式,是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完全一样的,这也就是实现了并轨。
退休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采取的是累积制,基本上是相当于每缴费一个月产生一定额度的养老金,不管中断与否,未来将会累积起来。
缴费产生的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的。
①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缴费产生的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对于大家来说,如果按照100%档次缴纳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部分每一年可以产生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但是话又说回来,大多数企业职工是达不到100%档次的,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大多数有超过100%档次。
另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积累的,缴费基数的高低直接影响账户的积累以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多少。比如说按照5000元基数缴费,每月个人账户能够积累400元,一年4800元;而按照1万元基数缴费一年,个人账户能够积累9600元。
所以说,相同缴费年限下,养老金基数的不同,养老金也会不一样。但相对来说,养老金的计算方法趋于统一了。
养老待遇还有两个不统一的地方。
虽然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和待遇计算公式出现了统一,但是其养老待遇依然有两个不统一的地方。
一是过渡性养老金部分。过性养老金部分指的是2014年10月以前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而企业职工这一部分都是以实际缴费积累的基本养老金为主。两者的计算方式和待遇水平还是有较大差距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年限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最终会逐步消失。消失以后,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才算进入了全面的并轨。
二是补充养老金待遇。如果我们把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当成一个好的岗位来看,其实大家就相对理解了。为了让职工有一份更好的养老金待遇,机关事业单位统一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其实很多企业也建立了企业年金这样的补充养老机制,但是国家并没有强制全面推行。2023年末,企业年金积累的规模也首次突破了30000亿元,这一部分相信未来也会被企业越来越多的接受而深入人心。
总体来说,2024年10月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一项更深入并轨,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趋于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