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养老保险,相信人人都有一个“私念”,希望自己“越长寿越好”。不过也确实有的人对于自己的寿命不抱太高期待,觉得只要养老保险能领回本就好了。


  当然,大家都知道人的寿命是不确定的,很多时候在“听天由命”。可是,很多人觉得人们活到平均寿命还是大概率事件的。那么我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


  实际上,每年国家都会公布一次人均预期寿命。近年来,都是通过国家卫健委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某一年度的人均预期寿命,2021年的全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8.2岁。


  其实,平均预期寿命跟我们很多人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我们想知道的是自己的同龄人平均能活多少岁?某一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实际上指的是当年的新生儿,在当年各个年龄段死亡率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得出的平均预计其可以活到的寿命。


  对于当年已经成年的人群,并不适用这种预期寿命。一般来说,由于他们已经年龄达到某种程度,实际上已经规避了很多死亡率。所以他们的预期寿命加上现在的年龄,会比0岁新生儿的年龄更大。


  比如说看一下下面这张美国2013年参加社会保险人员适用生命表,男性新生儿的预期寿命是76.28岁,女性为81.05岁。10万个新生儿活到60岁,男性剩余86112人,女性剩余91526人。60岁人群的剩余预期寿命是男性21.48岁和女性24.46岁。所以说,成年人的预期寿命加上其现有年龄,会超过0岁新生儿预期寿命。


  人均预期寿命,每年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度过某一年之后,人均预期寿命还会变化。历史上,在连年战争的时候,人们的预期寿命往往很低。建国之前,我们的预期寿命不足40岁。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的数字,198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1990年增长为68.55岁,2000年是71.4岁,2020年达到了77.93岁。所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预期寿命都在不断提高,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人均预期寿命再提升一岁的目标。


  除此以外,男女预期寿命之差也是很明显的。2020年男性预期寿命只有75.34岁,女性是80.88岁。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诧异,为什么女性的退休年龄是50周岁和55周岁,而男性是60周岁呢?这还是主要源自于我们退休制度的历史,最初决定的退休年龄就是50周岁和60周岁,甚至还有其他提前退休的年龄。


  人均预期寿命,一般是经济越发达、医疗水平条件越好,预期寿命就越高。在同一年的情况下,其实地区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在2021年,我国北京的人均预期寿命是82.47岁,上海市是84.11岁,广州市是83.18岁,深圳市在2020年就达到了83.53岁。这可能也是人们为什么拼命向一线城市聚集的原因吧。


  总体来说,其实人均预期寿命只是预期寿命而已,个人真正能够活到多少岁,还是跟本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对于参加养老保险的我们,只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多数人活过70岁、活到80岁是没问题的,至于90岁可能就有点难了。#9月财经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