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网6月7日电 护照等同身份证?出国定居可领养老金?这些好消息你必须了解


  在酒店登记住宿,能否用护照证明身份?


  出国定居以后,还能按年领取基本养老金吗?


  为公益项目捐款,钱到底有没有“专款专用”?


  ……


  各位华侨朋友,您有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还记得当时是怎样解决的吗?是否也曾大费周折,结果却不如您所愿?


  别急!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情况都有望得到解决↓↓↓


  福建


  华侨护照有望与身份证等同效力


  依据:《福建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草案)》


  主要内容:华侨权益保护的职责分工、华侨政治权益和身份证明、华侨子女教育权益


  在这份草案中,有两个方面最为引人关注:


  一、华侨护照有望与身份证等同效力


  一直以来,关于华侨在国内的身份证明及认定问题,中国出入境管理法其实早有规定。


  但是,相关规定只限于特定领域,在这些领域之外,护照的使用范围及效力还远远不能与身份证划等号,尤其是在住宿登记、交通出行等方面。对于一些尚没有办理回国定居、没有身份证的华侨来说,如果遇到上述情形,就免不了一番折腾。


  对此,草案规定,华侨可以依法凭本人的中国护照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电信、社会保险、财产登记、住宿登记等事务,其护照与居民身份证享有同等效力。


  二、解决无国籍华侨学生无法参加高考的问题


  因为某些原因,有的华侨学生成了“黑户”,无法正常接受教育、参加高考。为改善这一情况,草案明确指出三点:


  1、华侨子女在监护人户籍地或其父母在本省工作地参加义务教育的,享受和当地学生同等的待遇;


  2、在本省参加高考的,教育、招生等部门应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3、华侨学生可以在父母出国前的,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户籍地参加高中阶段的考试招生,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湖北


  华侨出国定居可领基本养老金


  依据:《湖北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草案)》


  主要内容:华侨基本权益保护


  湖北省的涉侨草案主要围绕华侨的基本权益展开,重点条款如下:


  1、华侨出国定居前已经在国内参加养老保险,其养老保险账户予以保留;


  2、保留社保关系的华侨再次回本省就业的,其养老、医疗保险可按规定接续,缴费年限及账户存额累计计算;


  3、领取基本养老金后出国定居的华侨,可继续领取养老金,但需每年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供本人的生存证明。


  此外,草案还规定,在成立社会组织、买房、公务员竞聘等方面,在本省居住的华侨均可享受与居民同等的待遇。


  江苏


  为华侨投资者保驾护航


  依据:《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条例》


  主要内容:依法保护华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和上面两省的条例不同,《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条例》仅针对单项领域,即对华侨投资者人身权、财产权等权益的保护。


  条例对华侨在投资方式、投资待遇、投资导向、扶持政策等方面所能享受的待遇进行了细化,例如其中的第七条,“华侨投资者可用货币出资,也可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出资。”


  贵州


  规范华侨捐赠,确保“专款专用”


  依据:《贵州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条例(草案)》


  主要内容:维护华侨捐赠权益


  据统计,仅2014、2015两年间,贵州省侨办、侨联就总计收到1.43亿元的捐赠款物。


  然而,在华侨捐赠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有待规范,比如受赠人责任不够明晰,捐赠管理不健全,违背捐助人的意愿擅自改变捐赠用途等等。


  为此,草案明确规定,受赠人是指本省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盈利的事业单位;捐赠是自愿行为,不得强迫;捐赠时,捐赠人和受赠人应当订立书面捐赠协议,按约定使用捐赠财产,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近年来,各地侨务政策不断完善,“为侨服务”的理念正一步步落到实处。相信,更多利好政策还将陆续出台,惠及更多心系祖国的华侨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