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几篇介绍用年度计算法来讲解如何计算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息的说明,但实际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忽略了年度法是仅仅适用于“以上年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记账时”,简单的说就是当年一年中每个月的月缴费工资都是相同的,每月划入个人账户的实际金额完全一样才可以使用。


   但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非常普遍的,可能原因 1:每年7月份会公布不同的缴费基数,对于那些按下限或者上限缴费的企业或灵活就业人员对应的实际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一般会发生调整。 2. 按实际上月工资缴费的企业参保人员的月工资不一定是固定的。 3.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有的地方是允许按季度、半年或一年缴费的,不是按月缴费。 4.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参保人,存在因没有及时缴纳而导致出现断缴月份的可能性。所以如果学会用月积数法的计算方式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尽可能的用EXCEL表格的示例进行解释一下,包括算法,希望能帮助有兴趣自己核算本人的个人账户每年新增利息的友友。


   首先目前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的计算周期是自然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12月31日。每年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从2016年度开始由国家统一公布,全国执行同一个利率。但每年的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还是各省自行制定,不过懂得了月积数法,计算的方法是一样的。


   我们以2023年度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3.97%以及广东省2021年度的缴费基数下限4588元(进入个人账户金额为4588*0.08=367.04元)(执行期间2022年7月-2023年1月)和2022年度的缴费基数下限5284元(进入个人账户金额为5284*0.08=422.72元)(执行期间2023年7月-2024年6月)举例示范如何计算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利息有什么不同。图例中也列出了具体的算法给大家参考。


  1. 正常情况下,2023年1-6月进入个账的金额是367.04元,2023年7-12月进入个账的金额是422.72元,当年本金总额是4738.56元,用月积数法计算的当年本金利息是98.58元,但用年度计算法计算的当年本金利息是101.87元,长年的累计误差会很大的。很明显这个时候是使用年度计算法是不准确的。
  1. 按参保人的实际月缴费工资计算的进入个账金额可能是不一样的,随机输入一些数据,当年本金总额是7939.66元,用月积数法计算的当年本金利息是159.87元,但用年度计算法计算的当年本金利息是170.68元,很明显这个时候是也是不能使用年度计算法的!

   3. 按季度缴费的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计息是在入账的当月开始计息,当年本金总额是6888元,用月积数法计算的当年本金利息是122.71元,但用年度计算法计算的当年本金利息是148.08元,很明显这个时候是也是不能使用年度计算法的!


  1. 如果出现断缴的月份,后面又有调整缴费基数来增加金额,当年本金总额是4794.14元,用月积数法计算的当年本金利息是84.86元,但用年度计算法计算的当年本金利息是103.06元,很明显这个时候是也是不能使用年度计算法的!

   5. 而只有在当年每个月的进入个账的金额是完全一样的时候,月积数法和年度计算法的利息基本一样,这个时候才可以使用年度计算法,但实际上月积数法更加准确些。


   相关计算办法的规定来自于《劳办发[ 1997] 116号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15、至本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有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一:年度计算法。即至本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在每个缴费年度结束以后按年度计算(以上年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记账时适用此方法)。计算公式:至本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X(1+本年记帐利率)+个人帐户本年记帐金额X(1+本年记帐利率X1.083X1/2)。


  方法二、月积数法。至本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在一个缴费年度内按月计算(以上月职工工资收入为缴费工资基数记帐时适用此方法)。计算公式:至本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X(1+本年记帐利率)+本年记帐额本金+本年记帐额利息其中:本年记帐额利息=本年记帐月积数X本年记帐利率X1/12本年记帐月积数=∑[n月份记帐额X(12-n+1)](n为本年各记帐月份,且1≤n≤12)


   最后在看一下到底 至本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以要计算2024年的为例。利率取目前在网上传言的2.62%。


  1. 上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全年记账利息 是指参保人从最开始参保到2023年底个人缴费累计的总额加上单位划入的总额(广东省是2006年6月前参保人员有这部分金额,2006年7月后参保的不再有单位划入金额)和累计的利息总和,广东省的可以通过广东人社APP,粤省事等查询到,只不过需要把个人账户的总额减去今年2024年已经进入个账的金额才是累计到2023年底的准确数据。比如下面这个图例,其中涉及到23年有3个月和24年3个月补缴的金额今年7月份才到账开始计息的情况,经计算后截止2023年底的个人缴费总额是10803.28元,加上累计的利息1446.57元,则上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为10803.28+0+1446.57=12249.85元。对应的记账利息为上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12249.85 x 本年记账利率 2.62%=320.946元,取320.95元。

   即上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全年记账利息的总额为12249.85+320.95=12570.80元。


   2. 本年记帐额本金+本年记帐额利息 本年记账额本金的计算比较简单,把今年全部进入个账的金额相加即可。今年9-12月暂按8月相同的金额计算。计算结果如下,本年记账额本金是8239.04元,本年记账额利息是84.97元,最下面的那两个数据是用其他的非常原始的方法来同时计算记账利息,也是分别得到84.97元,但用年度计算法却得到利息为116.89元,再次证实很多人教大家计算的那个按年度计算法的利息是不准确的,有其使用的局限性。


   3. 至本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 X(1+本年记帐利率)+本年记帐额本金+本年记帐额利息=上年底止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全年记账利息+本年记帐额本金+本年记帐额利息=12249.85+320.95+8239.04+84.97=20894.81元


   那么如果社保部门能及时更新数据的话,在2025年1月初再次查询的时候,个人缴费总额:上年底止个缴费总额10803.28元+本年新增个人缴费总额8239.04元=19042.32元。 个人账户利息:上年底止个人账户利息1446.57+本年新增利息320.95+84.97=405.92元=1852.49元。


   4. 如果想知道 年度计算法 中那个1.083是怎么来的,下面简单计算一下:


   年度计算法首先是要保证每个月的金额是一样的!


   当年1月到年底是有12个月的记账利息,2月到年底是有11个月的记账利息,3月到年底是有10个月的记账利息 .......10月到年底是有3个月的记账利息,11月到年底是有2个月的记账利息,12月到年底是有1个月的记账利息。


   而那个记账利率是年利率,需要除以12换算成月利率(公式中使用的是 x 1/12)。


   那么全年的记账利息和为每月的记账金额 x 本年记帐利率 x 1/12 (换算为月利率)x (12+11+10+9+8+7+6+5+4+3+2+1) =每月记账金额 x 本年记账利率 x 78 x 1/12=个人帐户本年记帐金额(每月记账金额相同,直接乘以12得到本年记账金额)x 1/12 x 本年记账利率 x 78 x 1/12=个人帐户本年记帐金额 x 本年记账利率 x 78 x 1/(12x12)=个人帐户本年记帐金额 x 本年记账利率 x ((2x78)/(12x12)) x 1/2=个人帐户本年记帐金额 x 本年记账利率 x (156/144) x 1/2=个人帐户本年记帐金额 x 本年记账利率 x 1.083 x 1/2 其中156/144=1.08333333.....,取3为小数位1.083


   或者等于 个人帐户本年记帐金额 x 本年记账利率 x 0.542 (1.083/2=0.5416666.......)


   其实可以自己根据具体的月积数法的算法,做个EXCEL表格即可自动计算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试下,活动一下大脑。


   下面这个表格中一共有4种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比较记账利息。其中3种的结果一直都是一致的,除了那个年度计算法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