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喜讯:城乡居民养老金再提高20元!城乡养老金可以达到统一吗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而且会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养老金待遇会迎来双双增长这样一个态势。
当前老人的养老现状就是,城里退休工人每月几千块,可以衣食无忧的逛超市、跳广场舞、报旅游团,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而农村的老人呢,一个月一百多块,买瓶酱油醋都得掂量掂量。
有很多网友问:城乡老人都为国家做了贡献,养老金不应该趋向统一呢?
为何支持城乡养老金统一?
城乡养老金统一,首先能促进社会公平。现在农村老人养老金普遍低,多数地区一个月不到200元,统一标准就能缩小差距,让老人们都能好好生活安度晚年。
第二是方便统一管理。现在有些地方开始尝试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像北京、江苏,但职工和居民体系也还是分开的。
第三能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尤其农村老龄化更为严重。统一提高养老金能消弭差距,缓解贫困悬殊,让大家都有钱消费,还能间接的推动乡村振兴。
当前城乡养老金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当前一些地区城乡养老金的差异,达到了几十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很大一个原因是基础养老金标准不统一。就以2024年的上海和吉林为例,上海一个月基础养老金能到1490元,但吉林才145元。为啥差这么多呢?一方面是发达地区财政有钱,补贴能力强;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一年从100元到3000元都有,缴费档次差别太大,账户积累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把城乡所有老人的养老金混为一谈,也不合适,其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两回事儿。职工养老保险讲究“多缴多得”,而居民养老保险则主要靠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没啥积累。
统一养老金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城乡养老金走向统一,固然值得期待,但是也有挑战。
第一是地方财政负担吃力。有的人说现在农村老人一月不到200元钱明显不够花销,全国统一到一月500元还差不多。据统计,按一月500元来算,比如吉林省一年就得额外支出10多亿,而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更扛不住。
第二是会削弱缴费激励机制。本来职工养老保险讲究“多劳多得,多缴多得”,如果统一发放了,大家也就可能不想选高缴费的档次了。
第三是地区消费差异过大。如果搞全国一刀切,就忽略了各地在物价和生活成本的差异,比如在上海生活,和在西部农村的生活开支,就差出了多少倍呢。
统一城乡养老金的方案有哪些?
既然一步到位不可能,那有没有一些可行的折中方案呢?
一是可能分阶段推进,比如中央财政首先设定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比如一个月300元;然后再让地方财政根据经济水平,来制定地方性的增发补贴,这样就形成一个“基础统一+地方自主”的模式。
二是优化缴费激励,提高缴费补贴比例,比如缴2000元的,补贴从80元提高到200元;再比如缴费超过15年的,额外增发一部分养老金。
三是尝试制度衔接,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账户能实现接续,比如试行用子女的职工养老保险,来补贴老人的居民养老保险。
总的来说,城乡养老金统一是大趋势,但也不能太激进。有人说,改革就像一场手术,动刀子肯定会疼,但如果不动,可能会烂。城乡统筹养老金制度的推进,无疑是向着社会公平迈出的重要一步。
你觉得城乡养老统一会实现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