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对比!上海1490元,河南仅148元,你家排第几?


  一、2025年两会新政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再涨20元


  根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再提高20元,这是自2009年制度建立以来的第七次全国性上调。此次调整后,全国最低标准达到143元/月,覆盖近1.8亿城乡居民参保者。部分地区如上海、江苏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叠加地方财政补贴后,实际涨幅远超全国标准。例如,上海2024年基础养老金已达1490元/月,2025年预计继续领跑全国。


  二、差距有多大?各省养老金水平大对比


  地方财政实力、老龄化压力和政策导向差异,导致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呈现“经济越强,养老金越高”的格局:


  1. 一线城市领跑


  上海:1490元/月(2024年数据,2025年待公布),地方财政补贴贡献超1000元。


  北京:961元/月(2024年标准,65岁以上额外补贴50元)。


  2. 东部经济强省


  江苏:省内部分地市如昆山(690元)、苏州(705元)等地远超省级水平。


  3. 中西部地区


  河南、甘肃等地仅达148元,不足上海的1/10;陕西潼关县191.5元,黑龙江163元,地方财政压力显著。


  (数据综合各地人社局公开信息,政策以实际执行为准)


  三、城乡居民养老制度:从“零起步”到“小步快跑”


  1. 制度背景


  我国2009年启动新农保试点,2014年合并城乡制度,覆盖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目标是为5.5亿人提供基本养老保障。


  2. 城乡居民养老金构成


  居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政府全额承担,2025年全国最低标准涨至143元(第七次上调)。


  个人账户: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多缴多得。例如云南最高档缴费9000元/年,政府补贴24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缴费总额 + 政府补贴 + 利息) ÷ 139(139为60岁退休的养老金计发月数)


  3. 覆盖成效


  1.8亿老人按月领钱,但全国平均居民养老金仅222元/月,不足城镇职工养老金的6%。


  四、突出问题:钱不够用、激励不足、差距难平


  1. 保障水平低


  农村老人每月143元远低于低保标准(如2023年全国城市、农村低保指导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10元和517元,基础养老金占城乡低保标准比重分别仅为17.3%和23.8%),仍需靠种地或子女补贴。


  2. 缴费激励不足


  90%参保人选择最低档(200元/年),退休后每月仅多领14元,远跑不赢物价涨幅。


  3. 地区差异悬殊


  上海与河南差距超10倍,江苏昆山(690元)与省内其他地区(228元)差距也显著,反映地方财政“贫富不均”。


  五、未来方向:缩小差距、提高统筹、科学调整


  1. 动态挂钩机制


  试点养老金与物价、工资增长挂钩,避免“钱贬值”。如北京、上海已探索“年年涨”模式。


  2. 提高统筹层次


  推动县级、市级统筹升级为省级统筹,减少“同省不同额”现象,发达地区支援中西部。


  3. 财政倾斜与制度改革


  国有资本划转、土地流转收益补充养老金池。


  持续提升农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并允许地方上浮。


  4. 鼓励“多缴多得”


  增加政府补贴投入,引导参保人选择高档次缴费,提升个人账户积累。


  六、两会政策落地影响


  小步快走,仍需制度性突破


  短期改善:20元涨幅虽小,但覆盖人群广,释放政府兜底责任信号。


  长期挑战:需解决财政可持续性、动态调整机制缺位、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


  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正从“有保障”向“有质量”转型。未来,随着动态调整机制落地、财政支持强化,农村老人“靠天吃饭”的困境有望逐步缓解。但缩小差距仍需时间,选合理档次缴费、关注地方政策,仍是普通人“多领钱”的关键。


  互动话题:


  你家老人每月领多少养老金?够用吗?欢迎晒图对比!


  今日头条作者:民生万花筒


  关注我,第一时间读懂民生政策!